從小愛讀書,倒不是為了驅趕迷茫、對抗平庸,而是農村的童年生活貧乏,讀書讓虛無單調的世界變得五彩斑斕。
那時的書分兩種,一種是學校發(fā)的課本,憑著老師的講解以及記憶力一遍遍重復背誦;另一種是家里堆放的閑雜書籍,雖年少識字不多,但看著偏旁部首,囫圇吞棗般連蒙帶猜讀著讀著也就順暢了,只是知其表意卻不能領悟其中深意。時隔多年,讀過的書也在淡忘,唯有其中的一些細節(jié)歷經年歲的增長、生活的打磨,反而讓人記憶猶新。
《紅樓夢》中主角莫過于賈寶玉、林黛玉、薛寶釵等光鮮亮麗人物,但還有一位卑微的鄉(xiāng)下小人物劉姥姥,相對于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寶黛釵等人,寒酸質樸的讓人悲憫。劉姥姥出場時生活極度貧苦窘迫,孩子的冬衣沒有著落,家里連吃飯都成問題,為了生計也只能向原是和金陵王家連過宗的、如今榮國府賈二老爺?shù)姆蛉?mdash;—王夫人討救濟。一進榮國府,劉姥姥帶著外孫板兒蹭到賈府角門前,稱呼門外的下人“太爺”,把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叫“周大爺”,把小孩子叫“哥兒”,把周瑞家的叫“周大娘”。顯然這些人的年齡比劉姥姥小得多,但為了謀生,為了行個方便,僅從這些稱謂就明顯看出貧苦人劉姥姥此行的辛酸。
好不容易見到王熙鳳時,劉姥姥連忙回復:“我們家道艱難,走不起,來了這里,沒的給姑奶奶打嘴,就是管家爺們看著也不像。”這句話說得很實在,很誠懇。黃國平的博士論文《致謝》中有這么一句話“人后的苦尚且還能克服,人前的尊嚴卻無比脆弱。”而劉姥姥在人前直面自己的貧窮,坦言走不起、沒啥禮物可拿,足見其內心的掙扎、矛盾與無奈。
二進榮國府,劉姥姥帶著頭茬摘下的新鮮棗子、倭瓜、野菜來感恩。受到了史太君、王熙鳳等人的熱情款待,邀請逛大觀園,期間到了櫳翠庵、怡紅院,吃飯、吃酒、行酒令、品茶等等,以一人之技逗樂了全府上下,贏得了眾人的尊重。縱觀整個《紅樓夢》,榮國府各方勢力、不同階層、不同心思,只有在這一刻他們忘記煩惱、忘記身份,開懷放聲大笑。而在臨走時,平兒領著劉姥姥來到屋里,指著堆著半炕大伙兒送的東西,特交代了王夫人的饋贈:“這兩包每包里頭五十兩(銀子),共是一百兩(銀子),是太太給的,叫你拿去或者作個小本買賣,或者置幾畝地,以后再別求親靠友的。”在劉姥姥千恩萬謝、道佛感激時,平兒笑道:“休說外話,咱們都是自己,我才這樣。你放心收了罷,我還和你要東西呢,到年下,你只把你們曬的那個灰條菜干子和豇豆、扁豆、茄子、葫蘆條兒各樣干菜帶些來,我們這里上上下下都愛吃。”可敬的平兒幫劉姥姥維護了尊嚴和臉面,但王夫人的那句“以后再別求親靠友”,讓劉姥姥內心認清了不同階級之間的現(xiàn)實差距,這并非靠躬身屈膝、喜劇逗樂能彌補的,因此后來在榮國府烈火烹油、鮮花著錦時期,她也沒再來過。
同樣是“笑”,卻很容易讓人想起魯迅筆下的孔乙己?!犊滓壹骸芬晃男β曍灤┦冀K,孔乙己在笑中登場,在笑中生活,在笑中喝酒,在笑中教小伙計寫字,在笑中為小孩子分茴香豆,在笑中被揭傷疤,最后在笑中死去。縱觀孔乙己的一生,活成了別人眼中的笑料。其實孔乙己也有著自己的理想,舊中國幾千年來的科舉取士在他腦海中早已形成了“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”的“官本位”思想,因此他把偷書的行為辯解為“竊書”,直言竊書不算偷書,讀書人的事怎么能算偷呢?他以“君子固窮”自榜,為自己識得“茴”字的四種寫法而自豪,迫于饑寒交加卻又堅持著讀書人僅有的清高與顏面。
不僅僅是孔乙己,魯迅筆下的每一位讀書人都有著自己的精神困境,《孤獨者》中的魏連殳、《在酒樓上》的呂緯甫、《幸福的家庭》中的青年作家、《傷逝》中的子君、涓生,都處在一個個特殊的年代,都充滿悲憫與憂憤,都在苦苦尋找靈魂的皈依與安心之處,最終都不得不放下詩和遠方,茍且眼前一地雞毛般的生活。
經典為什么是經典,就在于這里。文學大家筆下的人物,但凡出場,微言大義,簡單幾句話,寫盡人間百態(tài)。劉姥姥第三次進賈府,恰逢賈府被抄家,所有人淪為階下囚,在賈府崩塌毀滅之際,受王熙鳳臨終前委托,這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前往千里之外的瓜州,傾盡所有救出花街柳巷中的巧姐。讀完《紅樓夢》,不難發(fā)現(xiàn)劉姥姥不再是那個躬身屈膝的卑微老人,而是讓所有人肅然起敬的老太君。這位鄉(xiāng)下窮困老太,進行了自我救贖和升華,成為一個讓所有人肅然起敬的精神象征。而孔乙己始終穿著長衫站著喝酒,作為讀書人他未能像范進一樣最終中舉、享受登科后的春風得意,他只能用最狼狽的樣子在現(xiàn)實中茍延殘喘,最終偷到了丁舉人家里,寫認罪書、再被打折了腿。一個脫不下長衫的讀書人的腿被打斷后,他看到的遠方比常人還要矮,精神和身體遭受嚴重摧殘,他的思想也就更缺乏遠見和激情,最后只能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。
魯迅先生曾說過:“喜劇是把人生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,悲劇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。”看似一些笑點,其實也是悲劇的開始。人性之善惡美丑,盡在生活一念間,就像經典著作中的小人物,出場并無刻意教導,卻引導人心存善念、知恩圖報、不忘初心,這或許就是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感召。就像離開榮國府前,鳳姐命平兒把二十兩銀子遞給劉姥姥,再單獨拿出一吊錢:“這錢雇車坐吧。”或許就是這吊錢,給劉姥姥心中那顆善良的種子施予了陽光和雨露,讓感恩就此生根發(fā)芽,最后當賈府抄家落難后,她即便賣房賣地,也要救出被狠舅奸兄賣入青樓的巧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