屏幕的微光閃爍中,一條鋪著地膜的農(nóng)活短視頻讓我與故鄉(xiāng)再度“重逢”。剎那間,滿心詫異:農(nóng)忙怎會來得這般急?盯著縱橫交錯的白膜和那“清明前鋪膜保墑最要緊”的彈幕,心底陡然一驚,驚覺自己竟已到了需掰著指頭,費盡心力去推算節(jié)氣的地步了。
自離鄉(xiāng)進城,踏上漫漫求學(xué)與謀生之路,悠悠歲月如流,往昔對農(nóng)事的熟稔,已悄然淡去。如今,對于地里該種何種莊稼、何時播種最為適宜,我竟全然記不真切,只剩模糊的影子。細細思量,老家那十畝薄田,撂荒已然十多個年頭。想必,那田間的野草早已肆意瘋長,怕是已高過人肩了。窗外的霓虹燈在鋼化玻璃上折射出細碎光斑,光影搖曳間,母親從前常念叨的“城里住三年,不識犁和鐮”,此刻竟這般真切地在我身上應(yīng)驗。
腦海中有關(guān)種田的記憶,好似被塵封在兒時那老舊相框里的照片,雖飽受歲月的摩挲侵蝕,有些斑駁痕跡,卻依舊清晰得宛如昨日。若說還能從往昔那悠長的時光之河中,打撈起些許農(nóng)耕歲月的碎片,大抵便是那些用過的環(huán)套、犁具,還有我在驢圈門上歪歪扭扭寫下的“驢舍”二字了。它們宛如一把把精巧的鑰匙,輕輕一轉(zhuǎn),便開啟了那扇通往舊時光的大門,往昔的畫面如潮水般涌來。
天剛破曉,空氣還中裹挾著絲絲涼意,母親便已利落地翻身起床,動作嫻熟地扛起那沉重的耕地之犁,手中緊緊攥著細長的鞭子,那是她與土地對話的工具。我和姐姐小心翼翼牽著韁繩,引領(lǐng)著毛驢朝著田間的方向走去。毛驢的鼻息在冷空氣中迅速凝成一團團白霧,消散在朦朧的晨色里。一路上,露水打濕了鞋襪,泥土的芬芳縈繞在鼻尖。抵達地頭,母親熟練地為毛驢套上籠嘴、環(huán)套和犁鏵,每一個動作都流暢自然,一氣呵成。一切準(zhǔn)備就緒,隨著母親一聲清脆嘹亮、穿透晨霧的吆喝,毛驢便乖乖地邁開步伐,拉動沉重的犁鏵。沉睡了一冬的土地被緩緩翻開,散發(fā)出陣陣泥土的清香,那是大地蘇醒的味道。我緊跟其后,眼睛瞪得溜圓,貓著腰不停地在犁溝里拾著草根、石塊。偶爾,那毛驢也會鬧鬧脾氣,耍耍小性子,突然偏離既定路線,就是不往田邊靠。姐姐便會咬緊牙關(guān),白皙的臉龐因用力而微微泛紅,使出渾身力氣拉扯韁繩,幫忙把地邊“扯開”,讓耕地的邊界整齊規(guī)整。耕完地,緊接著便是耱地工序,這可是為后續(xù)的播種精心“鋪床”的關(guān)鍵環(huán)節(jié),必須要把耕過的溝耱得平平整整。有一回,姐姐在前面牽繩,母親則在后面用耙子打碎那些頑固的土塊。我年紀(jì)尚小、身子骨單薄,看到這新鮮玩意兒,一時貪玩就一屁股坐在了耱上,哪知道我這小身板根本壓不住,“撲通”一聲翻倒在地,那耱子徑直從頭上方掠過,嚇得我臉色鐵青,腦海中瞬間一片空白,仿佛時間都在那一刻凝固。等緩過神來,才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狼狽地趴在地上,惹得母親和姐姐又好氣又好笑。
農(nóng)機轟鳴取代了田間毛驢的喘息,時代的車輪碾過祖輩耕作的土地。旋耕機在蘋果園的方坑間畫出精準(zhǔn)的S彎,父親弓著背將二十年的耕作經(jīng)驗化作深淺得宜的犁痕——深一寸傷根,淺一寸土僵。這片布滿暗樁的土地,需要比麥田多三倍的耐心。施肥澆水的節(jié)奏隨季節(jié)更迭,全家人的目光在花開花落間流轉(zhuǎn)——掐花定蕾、疏果留壯、紙袋封存期待。當(dāng)秋陽為蘋果鍍上紅暈,整夜的套袋化作了黎明前的露水,指尖的劃痕都成了裝箱時的笑紋??杀⒖傇谑⑾牟黄诙?,將套袋的期許砸出深褐疤痕,也讓果商挑剔的目光變成鈍刀,年復(fù)一年剜著莊稼人結(jié)痂的希望。冬剪的剪刀聲里,老樹新痂又覆上年輪,而父親弓著的脊背,始終朝著來年春天的方向。
命運的轉(zhuǎn)折點始于高中那年。父親仍在異地奔波,母親將兩個讀書人的未來細細稱量后,毅然搬進縣城狹小的出租屋照料我們起居。當(dāng)我們趴在習(xí)題集上追趕晨昏時,鄉(xiāng)野的四季仍在窗外交替輪回——春雨漫過空置的犁溝,夏蟬在無人修剪的果枝間嘶鳴,秋霜默默覆蓋著銹蝕的農(nóng)具,冬雪將我們的腳印封存在記憶底層。土地褪去耕作聲的過程如此寂靜,像灶膛里未燃盡的柴薪,在時光里悄然化為灰白。
如今我們?nèi)缤浦驳臉涿纾诨炷辽掷锷煺怪鞘谢母怠?font face="宋體">每當(dāng)聽到旁人說起春耕秋收,記憶總會突然蘇醒:晨霧里彎腰點種的背影,烈日下?lián)]鋤刨地的悶響,還有母親蹲在灶臺前為我們挑破水泡時,那盞昏黃油燈在她鬢角跳動的光影。如今隔著歲月回望,心底總會泛起復(fù)雜滋味——既有對黃土坡上追著云等雨的年月的眷戀,更深藏對父輩孤身扛起整個家的感恩。
或許每代人都是土地的翻譯者,將犁痕寫成匯款單,把麥浪譯成錄取通知書。而當(dāng)我用鍵盤敲下這些文字時,終于明白那些荒蕪的田埂從未消失——它們只是以另一種形態(tài),生長在我們走向遠方的腳印里。(漢鋼公司煉鐵廠 路凱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