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時識字,象形的“山”“水”在一筆一畫地勾勒中深深烙印進腦海。但那時只識得文字,并不知曉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深意,也不曾見過實景的震撼。后來慢慢長大,見過山的巍峨與水的浩渺,文字的魅力便徹底征服了我的心。它們宛如神奇的魔法鑰匙,輕易便能開啟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隱秘之門。在翻動的書頁間、在跳躍的字符里,山川湖海奔騰澎湃、人間萬象紛至沓來,讓人不禁沉醉其中。
手捧一本古典詩詞,瞬間便能“穿越”至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壯美山河中。“大漠孤煙直,長河落日圓”,王維僅用十個字就勾勒出一幅西北邊塞的雄渾畫卷,廣袤無垠的沙漠中,孤煙直直升騰向蒼穹,黃河滔滔,裹挾著落日的余暉,奔涌不息……在作者極簡的描述中,豪邁之氣撲面而來,讓人身臨其境,感受大漠的蒼茫與孤寂。同樣的,“飛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銀河落九天”,讀到這一句,廬山瀑布仿若就在眼前,洶涌澎湃的水流從高空飛瀉而下、水花四濺,氣勢磅礴如同銀河傾落人間,李白以其超凡想象,賦予山水靈動的神話色彩,令觀者驚嘆不已。
閱讀散文,似跟隨諸位文豪的腳步漫游,字里行間,細膩品味自然與人生交融之美。閱讀朱自清,可與他夜游荷塘,田田的荷葉、零星的荷花,在朦朧的月色下,宛若夢幻仙境;縷縷荷香、陣陣蛙鳴,伴隨著作者淡淡的憂愁與對寧靜美好的向往,沁入心間。郁達夫《故都的秋》,將北平的秋意寫得韻味十足,清晨街頭的一碗濃茶,槐樹下落寞的落蕊,秋蟬衰弱的殘聲,無不渲染出北國之秋的清靜、悲涼,讓人體悟到他對故都深沉的眷戀。散文大家們用靈動的文字捕捉生活瞬間,將山海藏進日常,使讀者在平凡中見不凡,感悟歲月的詩意流淌。
讀罷詩詞與散文,小說更像是一座包羅萬象的熔爐,創(chuàng)作者憑借天馬行空的想象,構筑起一個個光怪陸離的世界。走進《西游記》,跟隨唐僧師徒四人踏上西天取經(jīng)之路,歷經(jīng)九九八十一難,翻山越嶺間可看到花果山的神奇、火焰山的熾熱、女兒國的風情……那奇幻的山川、不同的妖魔,承載著人性的善惡美丑、社會的百態(tài)千姿,而在《納尼亞傳奇》中,作者構建了一個跨越現(xiàn)實與魔法的永恒世界。從《魔法師的外甥》追溯納尼亞起源,到《最后一戰(zhàn)》展現(xiàn)世界末日,跨越千年的歷史中,人類、精靈、矮人等種族共同探討權力、忠誠與犧牲的永恒命題。
沉浸于文字的世界中,足不出戶便能飽覽世間奇景,更能透過它們洞察人性、感悟人生。文字是一座橋梁,連接古今中外,將不同時空的人、事、物匯聚于心、滋養(yǎng)靈魂,啟發(fā)我們對世界的熱愛與好奇,去探尋現(xiàn)實世界的無盡美好。于文字中見山海,亦是于山海中悟人生。(龍鋼公司 趙菲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