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鮮果列晶盤,餅樣圓分桂魄寒。聚食合家門不出,要同明月作團樂。
——清代 沈兆褆《吉林紀事詩》
小時候最喜歡的節(jié)日之一就是中秋節(jié)。每到這時,家里大人都會暫時放下手中的活計,圍坐在一起,吃著香甜的月餅和各種山果,分享著豐收的喜悅,講述著家長里短,讓人回味無窮。其中最讓我們垂涎三尺的莫過于奶奶做的月餅。
距離中秋節(jié)還有兩三天的時候,奶奶就會把平常舍不得吃的紅豆、野毛栗、青紅絲、糖等早早備齊,將家里的白面用篩子再仔細地篩一遍放到瓷盆里,用提前醒好的酵母、白糖和溫水和成軟硬適中的面團,蓋上紗布醒發(fā)。趁著這個空閑,把提前煮好的紅豆、毛栗拌著白糖搗成糊狀捏成小團,再將青紅絲切成均勻的小段,最后取出傳家寶——一個老式的月餅模具清洗干凈備用……
所有的準備工作就緒后,和好的面團也醒發(fā)到了最佳狀態(tài),經(jīng)過反復揉搓排氣生成光滑的面團,再揪成大小均勻的面劑子,搟成薄片。將提前準備好的紅豆、毛栗、青紅絲等按照一定比例包入面皮,在月餅模具里擠壓成型,脫模后撒上一層面粉放在篦子上防止粘連。等所有的月餅胚子做完后,給鍋里刷一層油,麥稈小火慢烤,一面定型后再翻另一面,最后再仔細地將周圍一圈逐一在鍋里烘烤一遍,一個色澤金黃誘人、散發(fā)著香甜氣息的月餅就做好了。在外玩耍的我們每次都是老早聞著味兒圍在灶臺邊,顧不上燙嘴,爭先恐后地想要品嘗這美味,奶奶總會一邊笑著說:“小饞貓,都有……”一邊又仔細地為我們分著月餅,落日余暉照在奶奶刻滿皺紋的笑臉上,手中的月餅也顯得格外香甜。
長大后,超市里的月餅琳瑯滿目,也有了更多的選擇,甜的、咸的,可總覺得少了小時候的味道。恰逢月圓,一家人圍坐在一起,桌上擺滿各色時令水果,孩子們在嬉笑打鬧后,一臉認真地聽我講述著嫦娥奔月的故事,不停追問月宮里是否真的有吳剛、嫦娥、玉兔還有桂花樹,看著眼前孩子執(zhí)著的雙眼,仿佛看到了小時候那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自己。在孩子們的一再央求下,答應讓他們也嘗一嘗我小時候吃的美味月餅。同樣是酵母醒發(fā)、紅豆、毛栗等一應俱全,按照記憶中的步驟仔細進行模具制作、定型、烘烤……孩子們都說很美味,可細細品嘗后感覺里面多了名為生活的滋味。
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”何其有幸,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,有家人的愛護和陪伴,有親友的關(guān)懷和溫暖。又是一年月圓時,感恩生活中所有的擁有,父母身體健康,家人幸福平安,女兒環(huán)繞膝下,這大概就是人間最美的味道。趁時光未老,趁陽光正好,趁微風不燥,帶上孩子,陪父母一同品嘗團圓的味道,珍惜每一分每一秒,一切都剛剛好。(龍鋼公司 赫齊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