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親有一塊地,不大,一畝三分。這塊地夾在村東頭的河堤與老槐樹之間,形狀不甚規(guī)整,像塊被隨手扔下的補(bǔ)丁??筛赣H待它,卻比對待自己的命還仔細(xì)。
開春時,父親總在天蒙蒙亮?xí)r就扛著鋤頭出門。晨霧還未散盡,他的身影已經(jīng)在地里晃動。泥土剛解凍,踩上去軟綿綿的,帶著潮濕的腥氣。父親彎著腰,一壟一壟地翻土,鋤頭下去,“嚓”的一聲,黑褐色的土塊便翻了個身,露出底下濕潤的新土。
我小時候問他:“為啥不等到太陽出來再干?”父親直起腰,抹了把汗,說:“地和人一樣,醒得早,干活才不累。”后來我才明白,他是怕誤了墑情。春日的陽光一曬,地里的水分就跑得快,種子落下去,不容易扎根。父親撒種時,手總是很穩(wěn)。玉米粒從他指縫間滑落,像一串串金黃的珠子,均勻地鉆進(jìn)土里。他一邊撒,一邊用腳輕輕撥土蓋上,動作輕得像是怕驚醒了什么。
夏天,一畝三分地綠得發(fā)亮。玉米稈躥得比人還高,葉子寬大,在風(fēng)里“嘩啦啦”地響。豆角藤順著父親插的竹竿往上爬,開出淡紫色的小花。茄子、辣椒、西紅柿擠在田埂邊,紅紅綠綠的,熱鬧得很。父親每天傍晚都要去地里轉(zhuǎn)一圈。他蹲下身,撥開玉米的葉子,檢查有沒有蟲子;捏一捏西紅柿,看硬不硬;摘一根豆角,掰開看看里面有沒有蟲眼。若是發(fā)現(xiàn)菜葉上有被啃食的痕跡,他便皺起眉頭,第二日天不亮就背了藥桶來噴灑。母親常說:“打藥多了,菜就不鮮了。”父親卻搖頭:“蟲子要是把葉子吃光了,咱連不鮮的菜都吃不上。”
最怕的是暴雨。有一年,連下了三天大雨,河水漲上來,漫進(jìn)了地里。父親急得整夜睡不著,天剛亮就穿著雨衣往地里跑。水已經(jīng)淹到了玉米稈的腰,豆角架歪歪斜斜地泡在水里。他二話不說,抄起鐵锨就挖溝排水,一锨一锨地往外鏟水,直到晌午,才保住了大半的莊稼。
回來時,他的褲腿全是泥,鞋里灌滿了水,走一步“咕嘰”一聲。母親數(shù)落他:“就那點莊稼,值得這么拼命?”父親坐在門檻上,擰著濕透的褲腳,悶聲道:“地里的東西,都是命。”
秋天,一畝三分地變成了金黃色的海洋。玉米棒子沉甸甸地掛在稈上,豆角干癟了皮,露出飽滿的籽粒。父親帶著鐮刀下地,一上午就能放倒半畝玉米。他掰玉米的動作極快,“咔嚓”一聲,玉米棒便脫離了稈子,被他扔進(jìn)背后的竹筐里。我蹲在地頭,負(fù)責(zé)把玉米棒裝進(jìn)麻袋。父親時不時回頭看我一眼,喊道:“別光挑大的,小的也收,曬干了能磨面。”
收完莊稼,地不能閑著。父親會種上一茬白菜或蘿卜。他說:“地和人一樣,不能歇,一歇就荒了。”有一年秋收,我貪玩,掰玉米時漏了好幾行。父親發(fā)現(xiàn)后,沒罵我,只是自己又折回去,一壟一壟地重新檢查。夕陽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,他彎腰在玉米稈間穿行的樣子,像一只固執(zhí)的老螞蟻。
冬天,一畝三分地光禿禿的,像剃了頭的腦袋。父親卻不讓它徹底閑著。他扛著鐵锨去翻地,說是“凍垡”——讓泥土在寒冬里凍一凍,來年蟲害就少。他的锨頭扎進(jìn)土里,翻起的土塊冒著白氣,像大地在呼吸。有時候,他蹲在地頭抽煙,望著這片裸露的土地發(fā)呆。我問他看啥,他吐出一口煙,說:“看地有沒有勁。”我不懂,地怎么會有“勁”?后來才明白,他是在看泥土的顏色、松軟度,盤算著明年該種什么、怎么輪作。在他眼里,土地是活的,會累,會餓,也會歡喜。
后來我長大了,去了城里。每次回家,父親總要帶我去看看他的一畝三分地。
地還是那塊地,只是父親的動作慢了。翻土?xí)r,他的腰彎久了會疼;撒種時,手會微微發(fā)抖。有一年春天,我發(fā)現(xiàn)地里種的不再是玉米和豆角,而是一大片油菜。父親說:“油菜好打理,開花還好看。”金黃的油菜花開了,蜜蜂嗡嗡地飛著。父親站在地頭,背著手,像一位檢閱士兵的將軍。去年,他病了,地荒了一季。再回去時,野草已經(jīng)長得齊腰高。父親撐著病體,執(zhí)意要去地里看看。他蹲下身,抓了一把土,捏了捏,嘆氣道:“地瘦了。”我忽然鼻子一酸。
原來,他的一畝三分地,從來不只是地。是他一生的戰(zhàn)場,是他的命,是他留給兒女最樸實的道理——人勤地不懶,人疼地,地就疼人。(漢鋼公司 郭超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