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二一”從軍營里的口令變成勞動的號子聲,一代又一代人換下“橄欖綠”,穿上“工裝藍”,從戰(zhàn)場到職場,他們依舊初心不改,砥礪前行,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:退伍軍人。
在漢鋼公司,他們與鋼鐵為伴,始終堅持“硬”的軍人作風,認真履職盡責,把激情嵌入日常,把軍魂融入事業(yè),用實干擔當,為公司昂首闊步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貢獻力量。
“正+細”讓澆鋼“越障礙”
從軍裝到工裝,大包工馬明軍始終保持剛毅、實干的初心。“有他在,沒意外!”這是同事對馬明軍澆鋼時的評價。坐包、撬鋼口、拉冷鋼,炙熱的烘烤讓他頭上的汗水順著臉頰流進衣領(lǐng),背上的汗水浸透襯衫,打濕厚厚的阻燃服,這一幕微小的細節(jié),看在大家的眼里,唯獨被他自己忽略。平時,生產(chǎn)過程中遇到突發(fā)狀況,他總是沖在最前面,在三聯(lián)滑油缸故障時,他迅速告知工班長聯(lián)系維修人員,戴上阻燃手套,肩扛著沉重的油缸,在退包后不到十分鐘的時間里,配合維修人員更換好漏油的油缸。在馬明軍看來,苦、累、臟算不得什么,這是一名老黨員的品質(zhì),是一名老兵的品質(zhì),更是一名新時代鋼鐵人的品質(zhì)。
同時,馬明軍還刻苦學習,求穩(wěn)求細,大包轉(zhuǎn)一圈的時長、不同鋼種液相線溫度、鋼坯澆鑄溫度……各種數(shù)據(jù)了然于心,以端正和細致的態(tài)度得到了同事們的廣泛認可。
“堅+韌”讓拉鋼“站軍姿”
中包工要求做到眼疾手快,澆注時必須左手不離拉速旋鈕,眼睛不離開澆注液面,只見張洪銘緊盯著結(jié)晶器的澆注液面,手上戴著厚厚的阻燃手套,握著的撈渣棒看起來格外的細小,炙熱的鋼流映紅了臉,汗水早已浸透了阻燃服他卻渾然不知,在結(jié)晶器口倒入保護渣后,張洪銘用撈渣棒熟練地把保護渣一點一點推入澆鋼口,再將渣圈快速撈出。這樣的動作張洪銘要重復千百次,但每一次都是干凈利索地高標準完成。
“比起我當兵時站軍姿,站在流前拉鋼根本不算什么。” 張洪銘微笑著講道。他筆直地站在流前,護目鏡下的目光炯炯有神,手里的撈渣棒頗有節(jié)奏地推送著保護渣。滾滾熱浪撲面而來,他仍紋絲不動,他那份堅毅和韌性多半是曾經(jīng)在軍隊里“磨煉”出來的,就像澆鑄出的鋼坯,剛毅、纖長而不斷。
“實+質(zhì)”讓鋼坯“正步走”
從中包工到精整工,陳永錄始終展現(xiàn)一名退伍軍人“退伍不褪色”的老兵魅力。在他眼里,干工作就要像閱兵儀式上踢的“正步”,嚴謹踏實,要干出實效,干出品質(zhì)。作為鋼坯質(zhì)量把關(guān)人,陳永錄會在火焰切割后,開始查看鋼坯是否有脫方、斷面不齊等外觀質(zhì)量問題,每一爐鋼他都會挑選1-2夾鋼坯,指揮天車放至垛位,再檢查是否有縮孔、裂紋、皮下氣泡等質(zhì)量缺陷,并及時將信息傳遞至工班長,以便臺上對拉速、配水量、中包溫度等及時做出調(diào)整。他常說:“無論在哪個崗位,需要的是能干事,干實事的人,要用軍人般的嚴謹對待每一支鋼坯,才能確保‘禹龍’品牌邁著整齊的步子,正步向前。”
同時,在鋼坯出庫時,他總會將每一爐的爐號、外觀質(zhì)量、出庫數(shù)量一一進行核對記錄,絕不允許出現(xiàn)一點差錯。一把卷尺,一柄測重儀,是他守衛(wèi)鋼坯質(zhì)量的鋼槍,100%合格率正是他光彩而耀眼的成績。(漢鋼公司 王德中)